青岛市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协会

qingdaomeixie

秘书处电话 0532-8578366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2-05-12 22:35:51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11 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闭幕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本次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报告。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对 2021 年国家发展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国务院的工作,同意报告中提出的 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该报告。同时,大会还表决通过了关于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批准关于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决通过了关于 2021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2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批准关于 2021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2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 2022 年中央预算。此外,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也均获表决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 110 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决定自 2022 年 3 月 12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也将根据决定作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这一修改对于完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根据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将于 2023 年 1 月选出。

闭幕会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栗战书主持。栗战书在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组织法的决定,以及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相关决定和办法。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现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进一步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意气风发、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栗战书强调,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这得益于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未来的奋斗征程中,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这一全新政治制度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得益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宪法核心原则,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根本在于确保党的指导思想、领导地位不动摇,保障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全面实现;得益于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让人民当家作主切实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得益于依法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既支持 “一府一委两院” 高效推进各项事业,又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得益于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人大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定型,有效保障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栗战书还指出,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期间,各位代表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积极参与会议审议,提出了许多高质量、有分量的议案和建议,并从不同角度参与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各位代表保持永不放松、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认真履行代表职务,在各自岗位上创造新的更大成绩。

最后,栗战书表示,今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新使命新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实施宪法,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监督 “一府一委两院” 工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午 9 时 42 分,栗战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落下帷幕。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丁薛祥、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李希、李强、李鸿忠、杨洁篪、杨晓渡、张又侠